淘金创业板需要中长线思路


淘金创业板需要中长线思路

10月30日,万众瞩目的创业板正式面世。意料之中的事情是28只个股普遍受到资金的热烈追捧。相对于发行价,金亚科技创下了209.73%的第一涨幅,有10只个股的涨幅超过100%,而涨幅最小的南风股份也有75.84%。意料之外的事情是,之前被普遍看好的一些个股涨幅相对偏小,而被关注程度较低的低价股的表现反倒是更胜一筹。这一方面是因为发行价偏低的个股在资金的追逐过程中,享受到了同等待遇甚至更高待遇。另一方面也表明资金在标的选择过程中,起决定因素更多的是绝对价格的高低而非所谓的内在价值。从这个角度出发,首日市场表现出来的投机成分确实更浓一些。
  当前,创业板的估值水平受到众多诟病。截至10月30日收盘,估值最高的华谊兄弟动态市盈率达到249.52倍,而最低的神州泰岳也有50.24倍,28只个股平均动态市盈率为80.79倍。相对于上证综合指数动态18.73倍PE、深成指46.00倍、中小板50倍左右的估值,显然偏高。
  据统计,28只创业板平均发行市盈率为55.7倍,已经高于当前主板、中小板的估值水平。上市后,水涨船高,创业板的高估值显得顺理成章。显然,要降低创业板市场的估值水平,现行的发行制度、询价制度改革显得迫在眉睫。
  其次,如何理性看待创业板的估值水平也显得尤为重要,机械地将创业板估值水平同主板或者中小板比较的做法,显得稍欠斟酌。创业板,顾名思义,是为属于创业期公司融资的平台,设立一个全新板块的做法就已经决定了创业板的估值水平不能同已有的市场进行简单类比。可以说,在创业板上市的公司,其具备的高成长性是其和在主板及中小板上市公司区分开来的最主要特征,成长性更好的公司理应享受更高的估值水平已成共识,其反映了投资者对于相关市场或者个股的未来前景更为看好。创业板当前的估值水平高过已有的主板及中小板市场,从悲观的角度看,意味着有泡沫成分。而从乐观角度出发,则表明了创业板未来的成长性被投资者认可。
  其实,在判断公司估值水平是否合理的问题上,华尔街投资大师彼得·林奇所倡导的一种方法值得借鉴——把公司净利润的增长率同估值水平相比较,简而举例则是如果公司利润每年能够增长40%,则市盈率低于40倍就是被低估了,能够增长60%的公司则可以享受60倍市盈率的估值水平。据统计,28家创业板公司近三年净利润复合增长率达到45.94%,显然,从这个角度出发,创业板理应享受到45-50倍市盈率的估值水平。考虑到我国资本市场的现状,参照主板及中小板的估值,笔者认为60-80倍市盈率理应是各方能够接受的水平。可以说,当前创业板整体估值水平处于该区域的上沿,虽有泡沫,但是并不明显,后市个股更多将会出现分化走势。近三年,创业板中净利润复合增长率大于100%的有4家,分别为吉峰农机208.51%、宝德股份146.3%、红日药业106.03%、探路者100.75%。显然,这些公司后市的表现值得期待。
  众所周知,微软、思科等科技巨擘都诞生于纳斯达克,其股价同公司共同成长的模式受到世人膜拜。正是由于这些优秀的科技公司发迹于美国的创业板,所以,创业板几乎成了高科技的代名词,我国也不例外。第一批面世的28只个股中,属于信息服务行业的有8只,属于机械和医药生物行业的分别有7只、6只。其实,在投资标的的选择上,笔者有以下几种不同的逻辑供投资者参考。
  首先,在纳斯达克,科技板块成为主流,其背景是美国具有全球最领先的科技水平,这从每年专利申请数可以得到印证。而在我国,相比于科技水平,巨大的市场空间反倒是更值得关注的因素。可以说,在中国产生下一家沃尔玛、家乐福的可能性要大于产生下一家微软、思科的可能性,在中国产生下一家沃尔玛、家乐福的时点可能也要早于产生下一家微软、思科的时点。所以,从这个思路出发,探路者、吉峰农机等有可能成功复制其经营模式,且具有广大市场空间的个股值得关注。
  其次,如果能够将我国的具体国情同标的选择结合起来,投资者也可以得到一条较为清晰的投资思路。诸如我国正在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扩大内需的决策,医改的推进都使得医药生物行业拥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而乐普医疗、红日药业、莱美药业、安科生物等个股理应拥有更好的发展潜力。
  最后,一些细分行业的龙头公司,或者一些行业的先行者,有望为后来者树立标杆效应。同时,这些个股缺乏参照对象,从而具有较大的想象空间,进而受到资金追捧的可能性也更大,诸如华谊兄弟、神州泰岳等。
  当然,从操作层面看,时点的把握也显得尤为重要。在谨慎心态占据上风的背景下,创业板中的一些个股短期内出现震荡甚至调整是大概率事件。没有介入的投资者,一方面可以等待创业板整体估值水平下降至更为合理的区间;另一方面,当市场热情重新开始显现的时候,投资者完全可以挑选一些较好的标的,享受财富增值的每一次机会。
  开市首日爆炒已然,未来希望仍存。分析人士认为,短期内创业板股票将走上价值回归之旅,但从中长期角度看,创业板公司仍有较大投资价值。
  首日爆炒散户接盘
  10月30日创业板鸣锣开市,28只新股遭受资金爆炒。据统计,这28家公司共成交219.08亿元,几乎相当于当日全部A股成交金额2216亿元的十分之一,而28家公司流通市值合计只有250.69亿元。从换手率看,28家公司的换手率全部超过86%,平均换手88.9%,红日药业甚至高达91.02%,创今年上市新股之最。从涨幅看,28家公司盘中一度集体飙升,早市有15只个股涨幅在150%以上,尽管午后股价有所回落,但收盘时仍有10只个股股价实现翻番,红日药业和神州泰岳成功跻身百元股行列。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创业板中签盘基本出尽,那么又是谁在如此高价中接盘呢?深交所公开交易信息数据显示,以国信证券深圳泰然九路营业部为代表的游资是爆炒创业板的主力军,而散户尤其是中小散户敲击了绝大部分的“买进”委托。据统计,当天参与买入的个人投资者账户有25.26万户,合计买入4.23亿股,其中买入5万股以下的账户占比达99.56%,买入1万股以下的账户占比为97.22%。可以说,正是小散们的“敢死队”热情,造就了创业板首日火爆的行情。
  可能复制中小板走势
  不少分析人士表示,在此前监管部门和媒体反复提示风险以及深交所多项举措实施的背景下,创业板首日如此火爆表现出乎预料。
  那么,中国的创业板市场行情未来会如何演绎呢?从海外创业板市场推出后的走势看,多数也维持了一段时间的热度,但大多在2个月左右的时间就回归到较合理水平。对于中国创业板,东北证券认为,给予其比中小板更高一点的估值应该是合理的,但100倍以上市盈率明显偏高。本周一开始,这28家公司可能就会分化,至少一半以上的公司股价会有较大幅度的回落。
  5年前的中小板市场经过首日疯狂后,以连续跌停为标志展开漫漫“解套之旅”,首日买入者最短也经历了400余天才解套。创业板会如此吗?业内人士表示,创业板不会是中小板的简单翻版,但从首日表现等特征看,创业板短期内有可能复制中小板当年的连续下跌走势。
  虽然创业板首日遭受爆炒,但不少人还是乐观看好创业板的未来。国泰君安认为,短期创业板公司走向价值回归是必然,但长期仍有望给投资者带来比较好的回报。从财务数据看,这28家公司近几年经营状况良好,企业净资产收益率处于行业较高水平,而登陆创业板也丰富了公司的融资渠道,有助公司在行业中保持领先水平。具体到投资策略上,有分析师表示,医药生物行业可能会有比较好的中长线投资价值。
(钱龙天地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