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开户来者不拒堪忧
创业板开户来者不拒堪忧
在得知周五就可以申购创业板新股后,笔者的一位朋友周二赶到了位于北三环的一家券商营业部创业板开户。当他赶到那里的时候已经是18时30分了,平常早已经人去楼空的营业部人头攒动。朋友前面有44人在排队,原本以为至少要排一个小时才能办完,没想到,仅仅十分钟。股龄满两年的朋友成功开户!
不是说创业板要有严格的风险测试吗?原来,为了尽快为投资者办理开户,券商营业部省去了很多沟通环节。朋友告诉记者,他在向经办人员提交身份证和深圳A股证券代码证后,得到了一份《创业板市场投资风险揭示书》和一份《风险承受能力测评》。而《创业板市场投资风险揭示书》中已经把风险测试结果统一划成了高风险级。也就是说,只要在其他项目下随意打钩,再抄写一段表示愿意承担风险和损失的承诺,工作人员就会帮你成功开户。
也就是说,现在的创业板开户来者不拒。这不由得让人想起此前各券商营业部下指标开户的情形。
由于在9月初创业板开户数只有可怜的3.68%,有关方面向各证券营业部下达了创业板开户的指标,即在10月初,创业板开户数需达到全部开户数的30%。然而,在开户下达指标后,风险测评开始“变味”。股民只须提供身份证立马可顺利过关。
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如果说创业板的地基是一些风化石搭建的,这样的建筑显然难以承受重压。更何况,创业板的定位就是高风险的市场。
目前的开户人群中,很多人抱的是“不就是高风险吗,我只打新股,应该是稳赚不赔的”的想法,而这显然会导致资金大量囤积在一级半市场中,导致中签率极低,而由于二级市场不活跃,不排除创业板新股首日破发的情况,这样的循环必会挫伤投资者的参与热情。最终,损害的不只是创业板市场,就连主板市场也会跟着遭殃。
(钱龙天地编辑整理)